笔趣阁 - 都市小说 - 我靠种田养皇子在线阅读 - 第717章 甄木吉的降书

第717章 甄木吉的降书

    ??许元元的祈祷不算成功,北疆下了大雪,山阴郡却是一点雪都没有,冬天干冷干冷的冻的人的脸都要裂开。

    ??谢思明给朝堂上奏说明了这一情况,好让上面有个准备。

    ??新皇看着谢思明的奏章,又看了看旁边的和亲王,笑着夸赞。

    ??“皇叔您看,思明思虑周全,这就早早的发来奏章好让朝堂做好准备,这般积极又上进的年轻子弟不多见,您真是有福气。”

    ??和亲王板着脸:“这小子做事冲动,这两年不靠着家里,才算是有点长进了。”

    ??虽是这么说,但是脸上的折子舒展了一些,眼里也带了笑意。

    ??新皇周徵笑道:“皇叔,当年局势未明,您为了侄儿赌上性命和世子的性命,侄儿已经感激不尽。”

    ??“为了保护思明和思齐,您才狠心把他们赶出家门,如今局势明朗,朕要论功欣赏,您不如把思明和思齐找回来吧?”

    ??当时和亲王愿意支持他,他已经很感激。

    ??而和亲王为了给自家留下些血脉,跟两个孩子断绝关系,在他看来也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??眼下朝中新臣旧臣混杂,而且还在互相较量,他需要更多的如和亲王这般站在他这边的臣子。

    ??而谢思明在这些世家子弟中极有出息,没有那些纨绔作风,还极为上进,该好好提拔。

    ??和亲王想了想,却很犹豫。

    ??“皇上,不如就让他去闯一闯吧,若是回来,难免束手束脚,初生牛犊才是最容易闯出新局面的。”

    ??新朝新气象,要是倚老卖老,其实双方根本打不出什么结局。

    ??但要是年轻人自己去闯,惹出事来也好,做出什么来也好,那些老人也都预料不到。

    ??新臣旧臣之间需要的就是年轻力量的角逐,毕竟未来是掌握在年轻人手里的。

    ??新皇看着和亲王有退隐的想法,不禁也想了想。

    ??也对,年青一代中有很多好年轻人,他们朝气蓬勃敢闯敢拼,做事也认真。

    ??西秦被周定坤折腾的乌烟瘴气,到处都腐朽陈旧,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些新人新力量。

    ??要是谢思明到处折腾,做了什么事,难免会有人去找和亲王说和。

    ??到时候和亲王只要说已经把人撵出去了管不了,那人也很难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??但要是把人认回来,事情就难办了。

    ??和亲王不敢说自己大公无私,难免也会有偏颇的时候。

    ??为了防止这种情况,倒不如就让谢思明在外面。

    ??再者,和亲王私心里觉得,他们这样的家族也不能一直抱在一块,既然谢思明已经在外面闯出天地来,那就让他继续去闯。

    ??两个儿子间,不管是哪边发展的好,终归也都是他跟王妃的后人,都是谢家的子孙。

    ??现在分开,尚且还有他的面子和照拂,要是等到他百年之后再分崩离析,没有正宗爵位传承的那边,难免会被打压的厉害。

    ??新皇打消了念头,又想起了路平川,这也是个很能干的,这几年做的不错,也该提拔提拔换地方了。

    ??草原上,秦钺已经对大都发动了进攻。

    ??北蛮人正跟部落人闹的不可开交,双方各有损伤,秦钺就是在这时候找到了他们的冬季牧场,在一个黑夜发动了进攻。

    ??这一夜,血光冲天,喊叫声响彻大地。

    ??这一次,也让草原上的势力发展倒退了整整二十年,为西秦国北疆一线未来几十年的安定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 ??这一战,也让草原上的人记住了秦钺的名字。

    ??战后,秦钺带着大量的战利品往回走,士兵们都欣喜期待,等着回去论功行赏。

    ??这一战大胜,之后最起码十几年不会有大的战事。

    ??他们是士兵,多半人来当兵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,而是为了吃上饭为了活着。

    ??他们心中也有家国,但更多的是为了活下去。

    ??谁也不想打仗,谁都想好好的活着,也想跟家人团圆,过个好日子。

    ??众人欣喜着,想着回去后已经过完年了。

    ??虽有些遗憾,但还有元宵节,只要没过正月就都是年,他们都可以乐呵乐呵。

    ??秦钺也笑看他们,亲自带队在后面坠着,免得北蛮人追来殊死一斗。

    ??快到北疆的时候,后面探子来报,说是来了一队北蛮军,人不多,只有五十多个。

    ??秦钺想了想,让把那些人放过来。

    ??只来了五十来个人,很明显不是要做什么,而是要说什么。

    ??在进北疆之前,那五十多个人就来了。

    ??带头的人是一个小首领,他是来找秦钺的。

    ??“秦将军,你很勇猛,也很机智,我们大都人佩服你。”

    ??秦钺坐在马上,神情冷峻,无悲无喜,对他的这句话也没什么反应。

    ??那人有些尴尬,但接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:“我们的新首领甄木吉向西秦新皇递上降书,我们会在年后派人来跟你们西秦谈和。”